每年4月入汛以后,廣西都要經歷多輪強降雨過程,暴雨過程密集、降雨強度大、持續時間長、影響范圍廣。因強降雨和路網排水系統缺失等因素影響,地鐵站內都會發生雨水倒灌,站內成為“地下河”。引發嚴重洪澇災害,每次水澇都只能安排搶險救援人員攜帶抽水泵、沙袋、發電機等防洪物資趕赴水災點進行排水搶險,并在被積水淹沒的入口堵上1米多高的沙包搶險,排澇搶險耗時耗力且被動,最終還是形成巨大損失。
面對嚴峻復雜的防汛形勢及被動的抗澇搶險下,自治區黨委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落實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安全要發展”重要要求下,廣西軌道交通集團采納安全智能防汛系統試運營。
廣西廣西大學L入口為多條線路綜合匯集口,設置智能懸掛式阻水門,擋水高度0.6m, 可實現通過中控室實時監測水位,及擋水狀態,同時將系統狀態,液位高度顯示在中控界面中,汛期可根據需要在出入口顯示屏中顯示阻水器擋水,警示人員出入。配有聲光報警系統,阻水器動作過程中會提示出入人員注意安全。
經過智能懸掛式阻水門安裝,站內做到滴水不漏,將水澇阻擋在地鐵口外圍,地鐵。